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半结直肠癌患者首诊即为晚期或由于手术后复发转移进入晚期疾病状态,存在沉重的疾病负担。
“我国很多结直肠癌患者在传统的一线、二线标准治疗失败后,由于各种原因放弃或未得到有效治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李进教授介绍,“可喜的是,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抗癌靶向新药--呋喹替尼,去年底基于较好的临床试验数据正式获批上市,打破了晚期结直肠癌无药可用的困境,为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此次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更新,对呋喹替尼进行了ⅠA级的强推荐。这表明,CSCO的专家们强烈推荐这一药物用于结直肠癌的三线治疗。”
指南推荐呋喹替尼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三线治疗,这为广大医生和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了规范用药的依据与参考,同时也让更多来自基层医院、边远地区的医生了解了这一国家1.1类优秀创新药。业内专家呼吁,应将呋喹替尼等此类有强烈临床医疗需求的创新抗癌药尽快纳入医保目录,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增加药物的可及性,使创新药尽早造福更多结直肠癌患者。
如果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治愈率在 90%以上,因此必须重视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常用的方法是肠镜检查。专家建议,有大肠癌家族史、肥胖、吸烟、便秘、酗酒等人群,建议在40岁做早期筛查;普通人群则在50岁及以上及时做早期筛查。
目前,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标准治疗为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对于二线化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有效的治疗选择非常有限。二线化疗失败后,许多患者体能状况较好,生存愿望强烈。此时,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患者都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武器”和治疗手段。
新型靶向药物呋喹替尼的上市填补了空白,给临床医生提供了一大“利器”,也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呋喹替尼是新型的高选择性小分子VEGFR1、2及3抑制剂,适用于既往接受过氟尿嘧啶类、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以及既往接受过或不适合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
呋喹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晚期结直肠癌三线治疗靶向药物,由“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2018年9月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获批1类新药上市。
呋喹替尼Ⅲ期FRESCO研究不仅在美国肿瘤学(ASCO)年会上进行了汇报,还刊登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杂志。FRESCO研究是一项主要评估呋喹替尼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也是首个全文刊登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中国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FRESCO研究能够登上《美国医学会杂志》,标志着我国肿瘤学临床研究质量和水平获得了国际认可。
李进教授指出,“在FRESCO研究中,呋喹替尼用于晚期结直肠癌三线治疗取得了近5%的有效率,与其他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物相比,缓解率是最高的,这说明了呋喹替尼的靶点结合率强。并且,其毒副反应也较为温和,大多可有效控制。如果该药能够被国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相信将会得到更为普遍的应用,可以帮助到更多结直肠癌患者。”
友情链接